吉安三色 古村新韵映初心

从千年庐陵到今朝吉安,一座城市用“古绿红”三色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6月17日至21日,“探寻红色根脉 共话时代新声”2025地市媒体交流暨“百家党媒看吉安”主题采访活动在吉安举行,记者同22个省(自治区)的100多名媒体代表,聚焦吉安红色基因传承、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采访,感受吉安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古村新生,千年庐陵的现代蝶变

行走在钓源古村的青石板路上,时间的痕迹触手可及。这座始建于唐朝末年的古村,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的聚居地,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村中现存明清建筑190栋,其中8座祠堂、7处书院见证着这里曾经的文风鼎盛。

据介绍,钓源古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全村150余栋古建筑进行升级改造,全村1000多人现在都变成了“收租人”。

钓源古村的保护开发,创新采用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2021年,吉州区引入十里芳菲专业团队对古村进行整体开发,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带动、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漫步村中,记者发现古建筑的改造既保留了原有格局,又巧妙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在民宿区,老屋内部已配备现代化设施,游客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享受舒适体验。村内还开发了原生态产品,建立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体系。

距离钓源古村约一小时车程,蜀口生态岛静卧于赣江与蜀水交会处。这座四面环水的岛屿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岛”,森林覆盖率高达83%。

蜀江古村被誉为“江南进士第一村”,在明清时期创下了“一门二十一进士”的科举奇迹。村中复亨堂书院内,王阳明题写的“复亨堂”牌匾依然高悬——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一个多月,他的得意门生欧阳德就出生于此。

蜀口洲的三大特色鲜明:底蕴深厚、风景优美、产业兴旺。岛上盛产的蜀口茶已有千年历史,清代被列为贡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比中获得“绿色类”银奖。茶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蜀口洲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

绿色奇迹,山水之间的共富之路

坐落于井冈山深处的神山村,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曾是主战场,因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神山村一度成为典型的贫困村。

“打糍粑咯!”随着一声吆喝,两名游客举起木杵,在热气腾腾的糯米团上轮番敲打。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游客络绎不绝的村庄,曾是井冈山最贫困的村落之一。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神山村,留下殷切嘱托:“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这句话点燃了神山村人脱贫致富的斗志。神山村从破解行路难开始,改造危旧土坯房,推进“厕所革命”,安装路灯,建休闲广场;发展特色种植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种植黄桃、茶叶;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开发神山谷、双龙潭等景点,串联八角楼、黄洋界等红色景区。

在吉安市区,另一场绿色变革正在夜幕下上演。后河·梦回庐陵景区,一艘艘游船穿行于光影交织的水道,游客们在桨声灯影中感受庐陵三千年文脉。

“我们以桥为引,以船为媒,讲述庐陵故事”,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项目通过建筑空间塑造、山水景观重构和高科技手段植入,打造沉浸式、行进式光影夜游体验。“九鲤化龙”“十七状元”等沉浸式演艺,将庐陵文化以现代方式活化呈现。

后河项目的创新代表了吉安城市更新的思路: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夜间消费新场景,为城市注入新活力。这种“文化+科技+创意”的模式,正是吉安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红色传承,信仰之光照亮新征程

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园的陈列馆内,一张泛黄的囚犯登记表静静躺在展柜中。表上“吴大可”的名字旁标注着“顽固分子”四个字——这位革命烈士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29岁。

1940年至1945年间,这座被称为“江西渣滓洞”的秘密监狱囚禁了廖承志、张文彬等460多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如今,纪念园在原址基础上建成,包含革命历史陈列馆、信念广场、信念纪念碑等设施。2020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全国各地数十万人前来参观。

纪念园负责人介绍:“我们开发了音乐党史课《泰和初心记》、舞台剧《勇敢地去吧》等红色课程,还有体验式课程《暗斗马家洲》和情境推理《心战》,让参观者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该园已被列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

距离泰和县百余公里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记者随着瞻仰的人群走上两组台阶——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在吊唁大厅,四面墙壁嵌刻着15744位烈士的英名,厅中央一块汉白玉无字碑安放正上方,纪念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先烈。陵园工作人员动情地说:“每年清明,都有许多烈士亲属和后人来此追思。井冈山精神通过这样的场所得以代代相传。”

红色基因的传承在神山村同样鲜活。这个仅有54户231人的小村,在革命时期就有10位有名有姓的烈士。村党支部探索出“131”治理模式: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规范组织职责、工作程序、干部行为,加强村务监督。党建引领成为神山村脱贫致富的关键保障。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从2016年贫困发生率21.6%到2017年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神山村实现了从“边远穷”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

从千年庐陵到今朝吉安,这座城市将古色底蕴、绿色发展与红色基因编织成一张文旅融合的锦绣画卷。当后河游船的桨声再次划破夜色,九鲤化龙的光影倒映水面,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图片由吉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