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 力 准 格 尔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 10:17:24
|

在古老神奇的鄂尔多斯高原,有一片古老的土地—— 准格尔。她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的“金三角”地带,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她犹如一块巨型磁铁,吸引大江南北,甚至海外投资商。滔滔的黄河水从她身边萦绕而过,记录世纪的变迁。几年的时间,这里究竟靠什么吸引外界的眼球,让外界人士纷至沓来?虽说法不一,但公论认为,在准格尔这块风水宝地上,有“三件宝”功不可没。

绿色煤炭

几千万年的造化,大自然鬼斧神工赋予准格尔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是子孙生存之本、富裕之源。

在全国、全区煤炭行业中,准格尔旗的煤炭储量着实让人惊讶。全旗7692平方公里土地上,含煤面积5769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75%,煤炭探明储量582亿吨,远景储量 1000亿吨,是全国煤炭资源储量的十分之一,占全国第一产煤大市鄂尔多斯的二分之一、占全国第二产煤大省内蒙古的四分之一,是全国产煤第一县。因其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性,成为国内外市场抢手货。

随着工业建设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聪明的准格尔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做大做强煤炭产量。“八五”国家重点工程准格尔煤田,全区首家煤炭产销突破2000万吨的神华准能公司扩建了哈尔乌素露天矿,成为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准格尔境内的汇能、伊泰、伊东、满世、蒙泰等煤炭集团也像雨后春笋,争先跨入中国煤炭企业百强行列。凭借煤炭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的优势,全国重点企业集团大唐、华能、国电、华电等纷至沓来,入驻实施电力开发。从东部的窑沟、黑岱沟、哈尔乌素、长滩到西部的纳日松、羊市塔、准格尔召,全旗114座煤矿,风起云涌,高歌猛进。准格尔千山万壑间,万马奔腾,正精心打造中国西部最大原煤开采基地、火力发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名扬四海。

置身准格尔,放眼大煤海,滚滚乌金,魅力无穷。绿色煤炭经汽车销往呼电、托电、丰电、达电等几大电厂,经火车通过唐公塔、西营子、露天矿集装站发往京津唐地区。外地人形象比喻准格尔旗公路、铁路上的运煤车似流淌的一条“黑色金河”。

“黑色乌金”,准格尔重要经济命脉。准格尔凭借煤炭而兴百业,缘由煤炭而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在每年以几十亿的财政收入递增中,农民收入的65%来自煤炭和煤炭相关产业。2024年,全旗财政收入15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33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6元。准格尔煤田开发之前的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20元,农民为144元。现在全旗36.5万人,城镇居民家庭每100户拥有私家车108辆、移动电话316 部,在最近揭晓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准格尔旗位居全国2002个县域经济的第20位,在2024年工信部发布的62个“千亿县”排名中,准格尔旗以1600.4亿元的GDP位列第23位,这么大的飞跃,靠的主要是煤炭。

海海漫漫大能源,准格尔很自豪。准格尔人煤海弄潮,悬帆远扬,正满怀豪情驶向文明、富裕的彼岸。

山羊肉

准格尔的特产除了碗坨、擦粉、面皮、米凉粉“四大名菜”外,要说吃的,肉食最数山羊肉。准格尔山羊肉的好吃在周边是出了名的,其肉质鲜美、细嫩、无膻腥味。食后,香味迂回,令人难忘。

有人说有点夸大其词,其实这是有历史背景和科学依据的。因为,准格尔地处蒙、晋、陕三角地段,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区。境内杂草丛生,水草资源丰富,山间清泉长流不息。从山西、陕西走西口过来的人们,择水草丰美游牧而生。一靠放牧,二靠种地。便长期定居下来,成为我们准格尔人的先辈。

准格尔旗是农业大旗,位居达拉特之后。多少年来,养羊成为准格尔旗养殖中最普遍的主导产业。到2024年全旗有牲畜210.4万只,仅肉羊达100万只。养羊成为准格尔人脱贫致富,赖以生存的保障。

另外,准格尔旗境内草资源种类多,90%可为中草药,特别是梁峁山地生长独有的地椒草,味道浓香,山羊十分喜食,还有天然含钙的山泉水,物华天美使得山羊肉质鲜嫩,而且去掉了羊肉的膻味,人食后香味满口,回味悠长。

有人探究准格尔羊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魅力?茶余饭后,准格尔人总会自豪地说上一大串顺口溜:“准格尔的山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跳的是迪斯科。”

准格尔人以自己拥有这样美味的羊肉而自豪。敞开胸怀,热情地用家乡特产“炖羊肉蘸糕”招待四方宾朋。到过准格尔的游人,无不为准格尔羊肉的香美而惊叹不已。远离家乡的学子,出门在外的游子,常常为吃不到家乡的炖羊肉而着急上火。

准格尔山羊肉现已成为地方品牌食品,专门成立了准格尔旗肉羊协会,并注册了“准格尔羯羊肉”商标,羊肉打入周边市场,远销区内外。

漫瀚调

准格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冠以“天下黄河第一弯”的地域文化魅力。在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各民族频繁往来、长期杂居、水乳交融,培育了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奇葩——漫瀚调。

漫瀚调也称蛮汉调、蒙汉调,它如同流行于陕北的“信天游”,晋西北的“二人台”一样,都是黄土高原文化的产物,是黄河晋陕蒙峡谷地区文化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蒙古草原悠扬的牧歌与黄土高原高亢的山曲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蒙汉人民的牵魂线,酿就了准格尔旗悠久的精神文化“特产”。

早在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上,准格尔旗歌手张美蓉、奇二秃入选进京,以一首《西山活要命》的漫瀚调获得了好评,登上了中国的最高音乐殿堂,毛泽东等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这使准格尔旗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漫瀚调在全国、全区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如今,漫瀚调已为众多人士所喜爱,它不仅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准格尔旗各个时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在准格尔旗山峁农田、酒桌院落,到处可欣赏到准格尔漫瀚调高亢嘹亮和迷人朴实的韵味,歌曲感情炽热直率,语言朴素无华,句法整齐,节奏明快,韵脚圆溜,比拟生动,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极富感染力。

准格尔旗1995年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漫瀚调艺术之乡”,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2005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旗。土生土长的准格尔农民奇富林,凭借一曲漫瀚调《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唱响中央电视台,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漫瀚调歌王”。2009年6月,奇富林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并走进中央电视台三套作客《艺术人生》栏目,与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漫话漫瀚调艺术,漫瀚调又通过荧屏传唱到了祖国各地的每个角落。

今日准格尔人因有漫瀚调这一品牌文化而骄傲。准格尔旗男女老少都能“出口成曲儿”,表达准格尔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的喜悦心情。外地客人驻足准格尔欣赏黄土高坡高亢而又悠扬的漫瀚调,魂牵梦绕。

准格尔旗漫瀚调像阵阵扑面而来的准格尔风,强劲、热烈、清新、舒爽,又似一曲激昂奋进的旋律,鼓舞准格尔人奔向新的生活。

准格尔旗的绿色煤炭、山羊肉、漫瀚调情深意长,折射魅力无穷的准格尔。□张磊(图片来源:准格尔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