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夜色渐浓。走进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浓浓的书香扑面而来。馆内宽敞明亮、整洁安静、清凉舒适,不同借阅区书架上各类书籍摆放整齐,涵盖了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孩子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们或坐或立,或翻阅着书籍,或专注地查阅着资料,在书香中尽享阅读时光。
从书页间的智慧到生活中的实践,从影视文化的启迪到现代科技的探索,今年暑假期间,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以创新姿态,精心推出“暖城爱阅读”读者夜校——共享暑期文化夜活动。此次活动按年龄段划分四大类,涵盖阅读推广、文化体验、亲子互动、志愿服务等多元内容,全方位满足青少年儿童暑期文化需求。
在图书馆一楼数字体验区,“青少年奇幻科学探险营”人头攒动。老师正向孩子们讲解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原理,看着摩擦后的吸管靠近纸帽子,纸帽子跟着“跑”起来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通过动手实验,孩子们亲自操作各种简易器材,感受科学的奇妙魔力。在这里,科学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变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孩子们在亲手实践中理解了抽象的物理原理,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整个体验区被热闹又专注的氛围填满。
9岁的朱欣怡是“青少年奇幻科学探险营”首班参与者,她说:“能动手做实验,学课本外的知识,很有趣,可惜名额有限,有些课程没有抢到,希望图书馆以后还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市民敖斯琴带着4岁孩子参加“宝宝五感启蒙班”,她称赞道:“活动全免费,还有专业老师,锻炼孩子感知能力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不少知识。”
与传统阅读模式不同的是,今年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打造的共享暑期文化夜活动突破了以往的“单一借阅、静态阅读”模式,构建起以“阅读+”为核心的立体化服务生态。过去以书籍借阅、安静阅读或单一主题讲座为主,形式相对固定,读者参与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较弱,且往往局限于“人与书”的单向连接。此次活动通过“阅读+科学实验”“阅读+文化体验”“阅读+亲子互动”“阅读+志愿服务”等多元融合的形式,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文化传承与亲子情感、个人成长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这不仅拓展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更探索出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的创新路径。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改善阅读环境,以“阵地服务+流动服务”“传统服务+智能服务”“纸本文献+数字文献”等多形式、多元化方式,延伸读者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同时,依托“暖城七点半”夜间文化场景,开展延时服务,部分场馆延长至22时,自助图书馆开放时间可至23时。而此次“暖城爱阅读”读者夜校——共享暑期文化夜活动,是延时服务的再一次升级,它让夜晚的图书馆不只是安静的借阅空间,更成为集知识传播、体验互动、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夜间文化枢纽。
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在数字体验区探索科学奥秘,家长与孩子在亲子互动区共品书香……无论是孩童间的欢声笑语,还是亲子间的温馨低语,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共同在图书馆的夜色中交织辉映,成为了城市夜晚一道温暖而明亮的文化风景线。
“从今年7月11日起,我们推出了‘宝宝五感启蒙班’‘青少年奇幻科学探险营’‘暑期电影沙龙’‘青青草’志愿服务行动等四大类多元化读者活动。‘宝宝五感启蒙班’是通过围绕前庭平衡、触觉神经、本体觉等设计的感统训练课程;‘暑期电影沙龙’通过播放优质影片,能够为家长儿童们带来精彩视听盛宴;‘青青草’志愿服务行动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和阅读推广活动服务,从而感受图书馆工作带来的乐趣……”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馆长布和宝力德为记者一一枚举着各项活动的设计巧思与实践意义,每一项活动背后,都藏着对不同群体需求的精准捕捉。
截至目前,“暖城爱阅读”读者夜校——共享暑期文化夜活动已累计开展75场,受众读者达3700余人次。此次活动不仅盘活了馆藏资源,更通过精准化、分众化的服务模式,搭建了展现北疆文化温度、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风尚融入城市夜生活,将文化惠民成果送到群众身边。
“我们希望通过各类活动,让青少年在书香浸润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布和宝力德说,“接下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将继续探索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智慧服务,持续整合区域资源,完善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让阅读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一方天地,而是走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