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斯尔:用马头琴的悠扬旋律 传递民族团结的力量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布赫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 15:20:05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第五代传承人,就读于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的桑斯尔通过马头琴的悠扬旋律传递民族团结的力量,并以实际行动彰显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琴声中的文化使命

桑斯尔自幼师从父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第四代传承人嘎拉,自5岁起,他手握琴弓,以《万马奔腾》为起点,开启了马头琴艺术的传承之旅。

初学马头琴的桑斯尔因年龄小,夹琴、执弓困难,顶弦时食指和中指出血是常有的事。冬天练琴时,父亲让他将左手放进冰水中浸泡2分钟后继续练习,因为手指最僵硬的时候练习最苦,但能练出好成绩。在泪水与坚持中、在父亲的严格教导和十余年的刻苦练习中,桑斯尔琴技日益精湛。

截至目前,桑斯尔参加了60多场各类大小型演出,深刻理解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2017年,他应邀参加全国少儿春晚,将马头琴技艺带到了首都北京,荣获全国青少年春晚器乐组金奖。2021年,他担任乌海中国书法城少儿春晚主持人,并以马头琴领奏身份献演经典曲目《吉祥的快马》。2022年7月,在乌海市蒙古族学校六年级毕业典礼上,他担任主持工作,还与父亲共同演绎了马头琴名作《万马奔腾》。2023年,他参与了乌海市马头琴学会“八一建军节非遗专场展演”及多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音乐会。2024年8月10日,他在乌海湖首届七夕河灯节开幕式上亮相,在大型实景演出《百人马头琴·梁祝》中担任重要演奏。2025年,乌海春晚,他与蒙古族马头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马头琴大师、著名马头琴表演艺术家齐·宝力高先生同台(三代同台)演绎传世经典《万马奔腾》。

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桑斯尔以“品学兼优、知行合一”为座右铭,在学业、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都表现出色。在课余时间,他坚持练习马头琴,每天2个小时的弓法练习成为家常便饭,他将《万马奔腾》等经典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他广泛阅读,并将这种求知若渴的态度带入各科课堂,面对知识难点时,他既能以思辨式提问激发讨论,又能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梳理知识脉络,连续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等称号。

桑斯尔长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用琴声安慰老人,用行动传递温暖。每当寒暑假来临,他都会出现在社区文化活动站,教授社区儿童弓法指法。每个周末,社区广场都会响起悠扬的马头琴声——这是桑斯尔自发组织的公益演出,为社区居民带来文化和温暖。

克勤克俭,承诺必践,桑斯尔以行动诠释真诚质朴的精神品质,自幼便树立了向善的人生志向,并将这种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他恪守勤俭之道,崇尚质朴本真的生活态度;尽管深得长辈宠爱,但他毫无骄纵之气,在家庭生活中,他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无论是烹饪三餐、清洗衣物还是整理居室,都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操持能力。在待人接物方面,他以诚信为处事准则,凡是承诺过的事情必定全力以赴,始终以“言必信,行必果”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师长、同学间树立起可靠可信的品格形象。

以琴为媒: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马头琴是草原的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共鸣的乐章。”桑斯尔深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民族团结的桥梁。他决心以琴为媒介,推动马头琴艺术迈向更宽广的舞台,让世界聆听到中华文化的和谐之声。

如今,桑斯尔正以理想为笔、奋斗为墨,绘制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辉煌篇章。他的故事,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实践。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