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平家住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富丽社区,他的家庭是众多普通家庭中的一个。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是父辈立下的家规,也是这个小家庭中每一位成员一直以来坚守的准则。正是在这样的家规之下,这个小家庭秉承了孝敬父母、与邻为善、相亲相爱、崇尚文明、积极进取的美德,获评第三届自治区级文明家庭。
勤勉踏实 发挥党员表率
朱海平和妻子王敏均为党员,他们工作热情饱满、作风扎实,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参加各种活动中都能站在前列,主动担当、兢兢业业、勤勉踏实、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发挥好党员表率,受到领导、同事以及身边人的一致好评。朱海平在从事园林工作时,经常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为了工作而放弃节假日休息,他的家人都不记得他多少次没与家人在一起过节了;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时,他主动收集招商引资信息,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用真诚搭建起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成功参与了康巴什区各类招商引资大会、签约会等。妻子王敏作为一名综合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如“家常便饭”,但她从不抱怨,即使是周六日或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她都能全力以赴。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朱海平夫妻二人走上街头在当好文明劝导员的同时,主动向往来居民介绍文明准则,将乱扔的垃圾捡起,将随意停放的自行车摆放整齐;疫情期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先后在小区、疫情指挥部以及高速路口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地震后,他们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捐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当独居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不能安装“多多评·码上生活”小程序时,他们主动上门帮忙安装,并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周末,夫妻二人常带着孩子到千亭山、各大公园及公共场所开展“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家庭公益活动。一件件小事看似普通,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力量或许很小,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积少成多,一个个“小文明”汇聚成一座城市的“大文明”,不啻微芒,终将造炬成阳,这就是文明的力量。
相携相伴 扮好家庭角色
在单位,他们是党员干部,在家里,他们是儿女,也是父母,扮演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角色。小两口工作忙、早出晚归是街坊邻居都知道的事情。他们常说,之所以能安心地加班加点工作,是因为家里有强大的后盾,那就是父母亲。结婚多年,为了方便照顾,他们一直与老人同住一个家,却从未红过脸,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到周末,小两口尽力抽时间多陪老人、孩子聊聊天、吃饭。生活中,一家人互敬互谅、互相鼓励支持、相携相伴,家风淳朴、邻里和谐,受家长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两个孩子也懂事礼貌、健康成长。
热心助人 传承志愿精神
助人者人恒助之。朱海平的母亲总说:帮助别人是一场积德行善的修行,积善之家有余庆。朱海平一家人在生活中总是牢记邻里亲戚的帮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生活之余,一家人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包联了小区里的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擦玻璃、打扫卫生,和他们谈心,并把老人请到家里给做可口的饭菜,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小时。
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成家之道,日俭与勤;立家之本,以德为先。这个有德、有爱的小家庭是众多小家中的一个,但其立家以德为先、淳朴不忘本的家风值得弘扬、提倡。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