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压钠电“能源长城”崛起鄂尔多斯

作者:孟瑞林 张晓艳 白海燕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马慧博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17:11:53
|

一声刺耳枪响,12.7毫米穿甲燃烧弹呼啸着撕裂空气,重击贯穿电池核心。硝烟弥漫中,电池上的指示灯依然稳定闪烁——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鄂尔多斯量产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通过极端安全测试的真实场景。

目前,全球首条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产线在鄂尔多斯市正式宣告量产,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意大利、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该技术并实现商用的国家,彻底打破海外垄断格局。

十年攻坚磨一剑,安全铸就“钠电心脏”

8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达拉特旗的内蒙古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钠盐电池生产车间内,只见机械臂精准焊接电芯顶盖,全自动影像仪实时扫描零部件。

生产线上流动的银灰色电芯,凝结着中国科研界三十年技术积淀。从20世纪80年代固态粒子基础研究萌芽,到2014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上海奥能瑞拉突破陶瓷电解质核心技术,再到2023年落地达拉特旗经济开发区——中国用十年跑完从实验室到落地的最后征程。

十年攻坚铸就“钠电心脏”,2025年7月在鄂尔多斯正式实现量产,如今机器人手臂在自动系统指挥下完成毫米级装配,AI视觉检测如鹰眼般精准扫视将良品率推至85%以上,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实现100%自主。

构建产能“三级跳”,首批产品多点开花

当下,这座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钠盐电池基地,正以“中国速度”攀登产能高峰,计划总投资35亿元构建产能“三级跳”。

内蒙古建亨奥能科技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文飞介绍:“一期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2024年11月启动试生产,现已正式量产,300MWh系统集成产线年产值10亿元;二期攻坚,1.5GWh陶瓷电芯产线构建全产业链壁垒;三期蓝图,2027年实现3GWh全链产能,年产值冲刺60亿元。”

投产即实战!首批产品已投入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场景应用。在鄂尔多斯的工业园实现光伏余电“削峰填谷”,企业用电成本下降23%;在-30℃的根河极寒地带,保障通信基站连续运行超2000小时;更成为边防部队移动式“能量盾牌”。

而每1GWh钠电池产能即可替代3.3万吨碳酸锂需求。待三期工程达产,年减碳量突破50万吨,相当于新增34平方公里森林。

能源技术“引领者”,重构全球储能版图

“本质安全”颠覆传统储能格局,量产仪式现场播放的一段测试视频曾引发轰动:12.7毫米穿甲燃烧弹击穿电池核心后,电池上指示灯持续稳定闪烁,无爆燃、无漏液。

这款采用固态陶瓷电解质的电池,以氧化铝、氯化钠等大宗国产材料为核心,彻底规避锂电热失控风险,被美国能源部认证为“电化学储能最安全解决方案”。其性能参数更令人惊叹:-40℃至85℃极温环境下充放电如常,循环寿命突破7000次,完美适配电网储能、边防哨所、极地基站等极端场景。

“目前,项目通过整合本地供应链,带动化工、机械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内蒙古建亨奥能科技限公司总经理朱咏民表示,“今后,我们将以此为核心,推动中国主导钠盐电池国际标准制定,加速从‘电池制造大国’向‘能源技术引领者’转型。”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鄂尔多斯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促进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当720V高压钠电“能源长城”正在鄂尔多斯高原拔地而起,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追光者成为擎炬人,这场储能革命正以“安全、环保、低成本”的中国方案重构全球能源版图——用自主创新的火光,照亮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