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鄂尔多斯实验室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科研基地,从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实验室到中煤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在运转,一项项创新成果加速涌现。这些科创平台犹如一个个强大的“创新引擎”,正助力鄂尔多斯市加快在人才和科技创新上蹚出一条路来。
科创平台是架起科研与产业的“黄金桥梁”。细究这几家实验室的定位,不难发现它们肩负的共同使命:一头连着科研机构,推动其与企业精准对接;一头扎进生产线,让实验室成果落地应用;更要把抽象的科学原理,变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这种打通“科研—技术—产业”的衔接作用,让科技创新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鄂尔多斯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让一个个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鄂尔多斯实验室转化落地的CO_2加绿氢制备绿色航煤、合成气一步法制芳烃等重大技术成果,突破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壁垒,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连续上榜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在城市新质生产力排名中位居第15位且成为全区唯一进入前20名的城市,这些成绩正是鄂尔多斯坚持科技创新导向的鲜活注脚。而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长期以来对科创平台建设的重视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深耕。特别是当前,鄂尔多斯正加速破题,致力于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充分调动各方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畅通成果落地转化的关键路径。唯有如此,才能让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持续涌流,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科创平台的持续发力,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将更加畅通,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会愈发明显,鄂尔多斯必将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让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也让这座城市在创新驱动的浪潮中,书写出更具活力与潜力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