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翩跹,点赞鄂尔多斯好生态

作者:陈凌禹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09:02:08
|

黄河“几字弯”的晨雾里,绿头鸭划破杭锦淖尔湿地的水面,西伯利亚银鸥的剪影掠过芦苇荡——此时,杭锦旗的湿地与浅滩区域,正迎来候鸟迁徙的高潮。这群灵动的“生态使者”不仅为杭锦旗增添了生机,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鄂尔多斯生态向好的画卷。

候鸟眷恋的湿地秘境,藏着鄂尔多斯“与沙共生”的生态智慧。当黄河凌汛洪水不再是肆虐的威胁,转而化作浸润沙漠的生命甘泉,曾经干涸的沙地渐渐苏醒,连片湿地在沙海间铺展,让“水患”稳稳变“水利”。这份“化害为利”的智慧,早已在鄂尔多斯全域奏响生态协奏曲: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毛乌素沙地绿意蔓延,库布其沙漠上演“绿进沙退”的奇迹。曾经寸草难生的“沙窝窝”,如今芦苇丛生、红柳依依,草木清香漫过沙丘。可以说杭锦旗的蜕变,正是鄂尔多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生动缩影。

生态向好的密码,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共生里。杭锦旗草牧场改良工程中,柠条成了固沙增收的“宝贝”,既锁住流沙,又为牧民撑起“绿色银行”,阿日善嘎查的牧户们在柠条林里细数增收喜悦,让“生态富民”的故事有了温度。这一良性循环模式在鄂尔多斯全域延伸:自然保护地筑牢生态基底,矿山坑洼处重披绿装,万千农牧民从生态保护中觅得幸福——有人化身管护员守护家园,有人依托生态旅游吃上“风景饭”。科研力量扎根田间地头,让沙生植物变身“金疙瘩”;新能源与生态修复相拥,让绿色发展的动能在草原沙漠间持续澎湃。

候鸟的迁徙轨迹,正是鄂尔多斯生态改善最鲜活的“度量衡”。从杭锦淖尔湿地多样候鸟组成的“空中梯队”,到东胜泊江海子湿地疣鼻天鹅的翩跹身影,再到准格尔旗黄河岸畔黑鹳的驻足凝望,鄂尔多斯成为黄河流域候鸟迁徙的“黄金驿站”。“数字眼睛”实时守望,巡护脚步踏遍湿地沙丘,光伏治沙区调节出宜居小气候,全市织就的生态防护网,让候鸟迁徙之路愈发安心。当牧民放下牧鞭拿起记录本,当光伏板与沙棘林勾勒出别样天际线,每一个与这片土地共生的生命,都在生态变革中收获着稳稳的幸福。

当一批又一批候鸟离开杭锦淖尔湿地,鄂尔多斯的生态故事仍在续写新篇。鄂尔多斯蔓延的绿意,正为更多生命铺就温暖家园。这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永远有新的绿意破土,永远有动人的故事在初冬的风中孕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