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旗:救助有精度 帮扶有温度

作者:李勇兴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塔拉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 09:30:01
|

在鄂尔多斯“暖城”民生保障体系的蓝图中,鄂托克旗始终以“精准摸排需求、精细提供服务、精心改善民生”为核心导向,深耕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专业运营、群众参与”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将民生保障的“责任网”织得更密、“服务线”拉得更长。

自5月中旬起,“一户一策”服务包制度全面落地,全旗420户低保、特困、低边刚性支出及其他困难人员陆续迎来涵盖照护、生活、关爱等多元服务的“定制化帮扶”,推动社会救助从“资金兜底”的基础保障,向“品质赋能”的精准服务跨越。而“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的全面启用,更让这场民生实践插上了智能化翅膀,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更坚实、更温暖的晴空。

数字系统为笔,绘就精准救助新图景

此次社会救助项目积极响应并全力推进内蒙古“数字民政”建设,遵循“业务全覆盖、流程标准化”的原则,全面构建全链条服务流程闭环。通过数据库中的人员比对,能够更精准地了解老人的需求及帮扶过程,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对老人的服务进度及服务质量。借助系统查看功能,可以更有效地防范虚假宣传及不作为现象,以更可靠的方式监管服务方,切实保障被服务方的权益,从而显著提升救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绝非简单的工具应用,而是鄂托克旗社会救助工作的“智慧大脑”。打开系统界面,一个个数据模块清晰呈现:从基础信息设置到帮扶对象管理,从服务合同履约到慈善项目统筹,从需求采集到服务实施,全流程功能模块环环相扣,构建起覆盖救助全链条的数字化网络。

全流程闭环,让每一份服务都可追溯

“从需求发现到服务落地,每个环节都在系统里‘留痕’,群众放心,我们也安心。”这是民政工作人员对“救急难”系统的直观感受。平台构建的全链条服务闭环,让救助服务从“模糊化”走向“透明化”。

通过服务工作人员入户摸排确认服务方案,生成服务工单;管理后台根据服务类型、距离等因素,精准派单给专业服务人员,服务人员接单后,按约定时间上门提供饮食健康指导、血压血糖监测等服务,过程照片、服务时间即时上传系统;服务完成后,管理后台及民政部门可直接从系统后台查看服务过程,从需求摸排到评价闭环,整个流程最快可在24小时内完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60%以上。

这种“需求采集—智能派单—服务实施—评价反馈”的闭环机制,不仅让420户特殊家庭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快速响应,更通过“看得见的服务轨迹”,消除救助过程中的信息壁垒。

严监管护航,让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实处

“救急难”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服务效率,更在于筑牢监管防线。平台以“业务全覆盖、流程标准化”为原则,构建起“数据留痕+智能监管+人工核查”的立体化监管体系。系统设置的“服务地点定位”“服务过程照片上传”“服务时长自动计时”等功能,从技术层面杜绝了“虚假服务”“缩水服务”,让监管从“事后检查”转向“事中干预”。截至目前,平台通过数据比对发现10起服务不规范案例,均在48小时内完成整改,确保了救助服务的质量底线。“以前查服务质量,得靠上门走访、纸质台账,费时费力还容易有遗漏。现在打开系统后台,谁家的服务没到位、哪个机构的评价低,数据清晰明了一眼就能看明白。”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话,道出了数字化监管的优势。

“救急难”系统将救助服务平台升级为民生保障综合枢纽,让暖城的温度不仅精准抵达,更能提前预判,为困难群众编织起更细密、更温暖的保障网络。鄂托克旗民政部门也将在数字民政的推动下,不断开创社会救助的新篇章,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