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准格尔旗90万亩山杏林漫山铺金,迎来丰收季。曾经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如今变身“绿色银行”,山杏树成为了百姓家门口的 “摇钱树”。
在沙圪堵镇福路村壕欠梁社,63岁的村民张乃荣正在自家果林里忙着采摘成熟的兰州大杏,一排排杏树枝桠交错,硕果累累。
“这个时候基本都能熟了,陆续就能采摘,一年下来,光卖毛杏和杏核,就能挣四五千块钱。”张乃荣一边采摘一边说道。
四十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春天风沙肆虐。为了改善环境,张乃荣坚持在自家土地上种树育林,从一棵杏苗做起,一干就是四十年。如今,小小的杏树苗已经长大,每年他把采下的杏果分拣、晾晒,卖给附近林果加工企业,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杏树确实是老百姓致富的一条路。”张乃荣说。
在村子不远处的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万亩杏林博览园内,也迎来了丰收时节,杏果压枝、香气扑鼻。作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这家公司自 2007 年推进“211”工程,依托退耕还林土地,建设标准化杏林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公司累计在十二连城乡、沙圪堵镇、薛家湾镇等地发展杏树种植面积2万多亩,通过免费为农户提供杏树苗木,带动全旗发展杏林90万亩,累计带动农户超过万户,户均增收达到3000多元。”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华介绍。
春赏花、夏摘果、秋收核、冬加工,如今的杏林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已集聚林果企业5家,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闭环。截至目前,准格尔旗已建成山杏90万亩、沙棘93万亩、苹果3万亩,梨、桃、李、枣等3万余亩,初步形成以山杏、沙棘、苹果为主导的特色林果产业格局,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记者:王丽曼 韩媛 王慧琴(准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