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黄河盐碱地的种植效果,提高盐碱有益物质循环再利用,准格尔旗荣德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盐随水走”的治理理念,成功治理5000余亩盐碱地。这几天千余亩重度盐地葵花成功下种,农田里再次吹响丰收的号角。
走进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脑包湾村千亩盐碱地葵花种植现场,工人们穿着特制的水上漂软底鞋走在治理后的盐碱地里播种葵花。四年前,这块土地的含盐量贺PH值均超标,属于重度盐碱地。经过综合改造和改良种植,目前盐碱含量均已呈现正常值,今年实现了1000亩密植玉米耕种,出苗率达到90%以上。
在另一旁的360亩低洼盐碱滩里,大型机械隆隆作响,随着一铲铲的精准开挖,排水渠已初具规模,这些水渠“脉络”利用地形优势,在雨水的冲刷淋洗后,将盐碱地里的超标物质引流到正在建设的蓄水池里,实现土壤改良。
准格尔旗荣德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学艺说:“这块盐滩我们经过四年治理以后这个地还是不长庄稼,现在把它建成2座蓄水池,2座盐碱沉降改良池和1座大型泵站,进行渔业养殖,既能增加收入还能利用鱼类生物吸收水中的盐碱,通过简单的物理跟化学的处理,让这个水质达标,然后输送到南侧的沙地用来丰富土壤,实现了节水。”
2022年,准格尔旗荣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十二连城乡脑包湾村5600亩盐碱地,为响应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公司参考鄂尔多斯盐碱地改良方案,集成“排盐-改碱-培肥-降容”技术链,通过工程开挖明沟渠、蓄水池,农业技术改良,生物合理配置作物等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度。
准格尔旗荣德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学艺充满信心地说:“今年我们种了1000亩地的葵花,2500亩地的玉米,还有1500亩地的小麦,现在小麦的长势是不错的,亩产在800斤左右,玉米争取产量在1800斤左右,给我们企业创造利润300万左右,给这个地方每年创造务工和机械产值60万左右。”
记者:郝慧洁
通讯员:崔凯 黄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