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草原生态专家学者齐聚论坛现场,围绕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共商草原生态保护大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司长李拥军在论坛中率先发言,系统介绍了我国草原的面积分布特征、核心生态功能及多年来的治理成效。他从政策支撑、技术创新、工程推进三个维度,详细阐述了我国草原生态修复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全面解读了在政策落地、技术应用等领域实施的系列关键举措,并结合实际对草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我们要加大草原保护力度,特别是要依法打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李拥军强调,“同时,我们倡议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动成立国际草原联盟,并争取联合国批准设立国际草原日,以此提升社会公众依法保护草原意识。”
论坛上,区域草地修复的实践经验成为交流重点。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董世魁聚焦青藏高原草地生态修复,分享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治理模式;兰州大学教授李春杰则针对“三北”工程区草地退化问题,介绍了因地制宜开展修复工作的实践成果。此外,与会专家还围绕牧民与草原协同发展、退化草原覆播修复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洲区域联络官海马塔·路易莎·迦理迦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妥善保护环境,确保牧民切实参与管理,成为生态保护治理的一部分,从而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土地的健康状况将逐步迈向可持续的管理模式。我们既需要确保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又要保留其社会和文化特征,赋予其经济价值,为辖区拓展经济来源,真正实现造福于民。”
此次专题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凝聚了国内外草原生态保护的共识,通过经验分享与议题研讨,为全球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